通常栖息在野外,但也会栖息在人类家中。在室外,蚰蜒较喜爱生活在湿冷的地方。大多生活在外面的大石头下、木材堆和堆肥堆中。在家中,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蚰蜒;尤其是在地下室、浴室和厕所,这些地方有许多水。蚰蜒以捕食昆虫纲和蛛形纲生物为生。人们有时也会利用蚰蜒的捕食特性来……灭杀蟑螂。对!没错!有的人会释放蚰蜒来抑制蟑螂的繁殖。
虽然蚰蜒被认为是一种益虫,但是它们令人不安的外表、惊人的速度与被叮咬的疼痛感,导致很少人愿意与它们同居一室。这里提一下,蚰蜒用于叮咬注射毒液的,是特化后的第一对步足,并不是蚰蜒的口器。
且蚰蜒的毒液并不致命,形容一下大概是蚊子咬到蜜蜂蛰的感觉吧( ´∵`)(过敏体质另说)
说完蚰蜒,来让我们看一下他的“老相好”——蜈蚣
乍一看图蜈蚣大有一统唇足纲的气势。实际上蜈蚣的花样确实比蚰蜒多。
有长条状的地蜈蚣
短肥粗的石蜈蚣
当然我们生活中见到的,更多是蜈蚣目的物种
->>Scolopendra cataracta
蜈蚣又称为百足虫,但并不是真有100只脚,有不足20只的,也有超过300只脚的,除一个品种有48对足以外的所有蜈蚣的足对数都是奇数,也就是说不存在100只脚的蜈蚣(明明叫百足虫却偏偏没有100只脚( ´∵`),差评)
这里提一下,百足虫只是俗名,并不是学术上的学名,像某度百科这样把蚰蜒归入百足虫是十分不严谨的。第一:百足虫是俗名,不具有学术意义。第二:蚰蜒与百足虫(蜈蚣)在分类学上是目与目的平等关系。蜈蚣的特征是首节的附肢特化为一对钳状毒爪,这是蜈蚣用于捕捉猎物和注射毒液的利器,但它并不是蜈蚣的口器。
• 很多人惧怕蜈蚣主要是因为它暴躁的脾气和疯狂的移动速度。蜈蚣的毒素属于神经毒素,可使猎物麻痹,无法挣扎。蜈蚣进食方式十分残忍,对于小型猎物,蜈蚣的蜇咬足以致命,但大型猎物则会在麻痹中被蜈蚣暴力的啃食和咀嚼(噫)
• 地蜈蚣与蜈蚣都有抱卵的习性,蜈蚣妈妈会全天候守护自己的卵,清理卵上的细菌与真菌,直到小蜈蚣有能力自己生存
(有些南美巨人蜈蚣妈妈会在幼体孵化后自行凋零,让自己的身体成为孩子的第一餐。)
这只蜈蚣好像中暑了,不如我们……
对,在很多国家蜈蚣也作为一种食物,串烧,烧烤,油炸,爆炒,泡酒……(东华门夜市与王府井大街就有出售)(๑•̀ㅂ•́)و
最后一位——马陆(千足虫)
马陆与蚰蜒蜈蚣不同,它来自倍足纲。倍足纲,顾名思义——每个体节有两对足,而唇足纲只有一对。
大多数马陆移动缓慢,主要以枯枝烂叶为食,有时会啃食植物幼苗。马陆和其他两位多足朋友不同,马陆没有攻击性的防御手段,当马陆收到侵害时,它会缩成一团
(缩成团的球马陆)
当进一步收到侵害时,马陆会从身体两侧分泌出体液保护自己,至于这种体液……闻过一次这辈子都不会忘掉的恶臭Ծ‸Ծ,有些马陆甚至能分泌氰化物。所以见到马陆,就让它慢慢的爬走就好,别没事去踩它一脚,除非你想换新鞋。这就好像马陆打算扔个炮仗吓跑你,你非得一把火点了军火库。
(缤纷的马陆)
我们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。欢迎大家来交流学习(๑•̀ㅂ•́)و✧
如果想要与废子洛同学一起热情讨论科普的话,记得瞄一瞄下方二维码呀√√
(图源wiki 侵转删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