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法官助理必修课】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内容有哪些

【法官助理必修课】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内容有哪些

一、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内容有哪些

1、民事诉讼中,根据案件具体情况,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:

(1)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;

(2)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、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,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;

(3)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,委托鉴定,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,进行勘验,进行证据保全;

(4)组织交换证据;

(5)归纳争议焦点;

(6)进行调解。

2、法律依据: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

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>的解释》第二百二十五条二、民事案件庭前会议流程

1、整理诉求。

庭前会议是在遇到案情复杂,双方争议观点不够明确等情况下由法院组织展开的,因此,一般法院会安排书记员重新整理双方的诉求和意见,以便进一步明确争议内容。

2、询问新情况。

一般而言,双方当事人在庭审开始前都会对自己的证据和意见有所保留,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客观情况的变化所导致。因此,为了正式开庭时更加顺利,法院通常会在庭前会议上了解当事人是否增加、变更诉讼请求,或者是否有反诉、第三人之诉等情况。

3、采取措施。

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提出需要采取证据保全、鉴定、调查取证等要求,可能会影响法官的思路和庭审效率。因此为了减少该类情形,会在庭前会议上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该类请求,以便尽早安排。

4、交换证据。

对于较复杂的案件,涉及的证据数量和种类会比较多,在庭审过程中安排双方举证质证时就会影响庭审时间。因此,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件,通常会在庭前会议中组织当事人之间交换证据。

5、归纳焦点。

在庭前会议中,经过书记员和法官了解了当事人诉求和案件基本情况后,就会对案件的争议焦点有了整体的归纳和概括,有利于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准确判断。

6、调解与和解。

如果经书记员和法官审查当事人情况后,发现当事人之间有调解或者和解的可能,可以尽早安排当事人进行调解或和解,便于案件的妥善解决。

依据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》的规定,民事诉讼中,根据案件具体情况,庭前会议的内容包括: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;组织交换证据;归纳争议焦点等。

原标题:《【法官助理必修课】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内容有哪些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养生推荐

看病就医报销比例及标准
365bet官方网站是多少

看病就医报销比例及标准

📅 10-20 👁️ 9010
率土之滨资源奖励明细,率土之滨资源获取与使用攻略,全面解析资源奖励与优化利用之道
为何平时总接到“银行信贷中心”电话?背后猫腻曝光……
365bet官方网站是多少

为何平时总接到“银行信贷中心”电话?背后猫腻曝光……

📅 07-29 👁️ 4015